沉默的“斯坦”们有着谨慎的外交政策,同时也有着灵活的经济政策亿融策略,从而实现“闷声发财”。对于中亚地区来说,现在最想要得到的是,中国落后产能重新包装与组合后的落地。
因为历史的原因,中亚市场有很深的俄罗斯印记,中国企业来此布局的难度其实超出预期,但也砸出了一片天地。
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提前实现700亿美元贸易目标,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48亿美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2024年5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额达559亿美元。
不过亿融策略,中亚地区对中国投资的普遍反馈是,不需要高科技方面的投入,更多的需求是在技术应用层面。
在许多对外合作的会议上,中国展示出的是目前高精尖的技术、器械,在中国企业看来,既然要对外出海,就一定要拿出最好的。
但这种情况很不切合中亚地区的实际,比如从塔吉克斯坦的情况来看,其国内知识程度与工业基础存在断层,中国技术很难拿去就用。反而,其最需要的是中国现在产能溢出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淘汰的技术、产品,其实才是比较匹配塔吉克斯坦现有的应用场景。
不只是塔吉克斯坦亿融策略,中亚五国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中亚以前基本实行苏联的计划经济,各类物资是配给制,脱离这种依靠后,发展全凭自己,中国在中亚不能走此种模式,而是要做示范引领,带领中亚国家融入到中国产业链里,形成一个全新的区域市场。
随着中亚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改革政策,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并购投资的热点区域,投资5国的差别也逐渐显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相对具有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诸多优势。此外,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积极的私有化政策和大型交易引领市场,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并购活动仍以政府主导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中亚地区的数字化程度远超预期。年轻群体对创新型商品和新兴消费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文化基础,美妆、小家电、服装、生活必需品都是很好的风口品类。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其本地电商龙头Kaspi2024年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约24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约2000万,Kaspi则拥有1350万月活用户,65%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该APP。
再看看竞争对手的表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布局,俄罗斯则仍是区域传统伙伴,交易结构需考虑相关国家的立场和倾向。尽管中俄在中亚地缘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高价值交易仍多来自美国、英国和荷兰企业,德国企业更是表现活跃。
信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