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华信投资
7月16日,四川省“文明提质・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达州市达川区,深入杨柳街道杨柳社区探访这个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的“幸福路径”。
以“服务中枢”构建文明实践枢纽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曾业 摄
采访团赶到杨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时,年过花甲的志愿者董大爷正忙着给居民免费理发,他每周来一次,每次要为20多位居民服务。
“我们每月会组织8次以上活动,全年累计不少于100场,并通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把不少特色活动形式固定下来。”杨柳社区党委副书记邹春莲介绍,社区有538名志愿者,为居民和企业排忧解难,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相聚在实践站华信投资。曾业 摄
杨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了1000余平方米公共空间,形成集志愿者管理、项目发布、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枢。设有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清风书吧”书画室、舞蹈室、市民学校等场所,将文化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时,依托注册志愿者及“积分激励”机制,全年人均服务时长超25小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志愿服务生态,为文明实践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菜单式服务”精准回应群众诉求
社区居民参加义诊活动。曾业 摄
实践站以“五义行动”为品牌抓手,周一“义诊”送健康、周二“义剪”暖民心、周三“义书”传文化、周四“义演”添欢乐、周五“义宣”扬新风,将医疗、文化、艺术、宣传资源常态化输送至居民身边。
与此同时,通过“你说我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服务有我”为企业和居民排忧解难,“欢乐在杨柳”弘扬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文明身边事”推动文明新风形成。活动内容涵盖理论学习、法制讲座、道德讲堂、家风家训比赛等,实现精神滋养与民生服务的双提升。
目前,这个实践站不仅成为居民生活的“加油站”,更成为社区治理的“黏合剂”,凝聚了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辖区企业主动参与公益项目,学校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
社区居民共享空间一角。曾业 摄
用文明让软实力和硬环境“双提升”
杨柳社区于2015年8月由农村建制调整为社区建制,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凝聚1.1万余居民与50余家企业,先后荣获“省级平安社区”“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等十余项荣誉,并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
通过持续深耕文明实践,杨柳社区努力追求“软实力”与“硬环境”双提升。居民在“五义”行动中享受便捷服务,在“你说我办”中感受问题解决的高效,在“家风家训”中传承美德,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归属感与成就感。
忙碌的志愿者。曾业 摄
从农村建制调整为社区建制的十年间,杨柳社区以文明实践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居民在便捷服务中感受温度,在问题解决中增强信任,在志愿参与中收获价值,辖区企业与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共建格局,形成“共治共享”新生态。
如今的杨柳社区,不仅是“省级平安”“廉洁示范”的标杆社区,更是文明新风浸润人心的幸福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华信投资,他们将继续深化实践内涵,拓展服务维度,让“共建幸福家园”的文明画卷更加绚丽。
信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